当前位置:主页 > 夫妻情感 > 女朋友考试没考好怎么安慰,不建议说考不好没关系来安慰

女朋友考试没考好怎么安慰,不建议说考不好没关系来安慰

时间:2023-11-04 18:20:14 点击量:6932 作者:张靖巧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:“没事没事。咱学不会考不好没关系,到时读个厉害点的专业,学个一技之长啥的更重要。”乍一听好像没什么问题,但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想过,当孩子因为学不好、考不及格而失去自信心时,告诉他“没关系”这种表达实际上起不到鼓励安慰的作用。大部分父母的回答可以分为两种:一种是质问孩子为什么考不好,另一种是开明地安慰道“没关系,下次努力就行”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:“没事没事。咱学不会考不好没关系,到时读个厉害点的专业,学个一技之长啥的更重要。” 乍一听好像没什么问题,但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想过,当孩子因为学不好、考不及格而失去自信心时,告诉他“没关系”这种表达实际上起不到鼓励安慰的作用。反而可能因为其中暗含的“否定”而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。

在实际生活中,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,孩子的个性是敏感的、脆弱的,因此平时不应该给他们太多的打击、嘲讽和责备。因此,他们会习惯性地用“没事”、“没关系”这种表达方式来安抚孩子的紧张和恐慌感,试图用无所谓的态度来鼓励孩子再接再厉。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接受失败。

然而,孩子听到这种话后会怎么想呢?在一个家长课堂上,主持人问所有的父母一个问题:“当孩子考试不好时,回到家你的第一句话是什么?” 大部分父母的回答可以分为两种:一种是质问孩子为什么考不好,另一种是开明地安慰道“没关系,下次努力就行”。表面上看,似乎后一种回答更能让孩子接受。

这其实是一种“负面强化”的作用,当我们总是挂在嘴边的是“没关系”、“不要紧”,不仅无法给孩子正确的鼓励,反而会让孩子在学习和考试中失去自信,产生抵触情绪。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对孩子的伤害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。虽然父母的表达意图是好的,但孩子听起来却完全不是一回事。在《陪孩子长大》一书中,作者盛琳表示,很多家长为了不给孩子增加压力,不断地提醒他们“不要紧张,放平心态”,“考不上本科没关系”。但实际上,这种做法本身属于焦虑感。虽然父母的初衷是好的,但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,这些话只会被孩子理解为对自己的否定,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挫败感。

不要责怪孩子喜欢多想,容易曲解父母话语的用意。对于那些对自己要求很高、被学习压得很紧的孩子来说,他们更难以接受那些无关痛痒的安慰话。明明考试和学习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,他们努力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,每天刷题、做错题本,但是父母一句轻描淡写的“没关系”,却瞬间扼杀了他们的努力。

无论多么用心,言辞多么委婉,孩子听到的只是父母对自己的否定,这会让他们感到更加挫败。真正推动孩子进步的,是他们的底层感受和内在驱动力。父母教育孩子、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不是依靠外部的力量来告诉孩子该做什么,而是要看到他们的需求,满足他们,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激励和引导。要真正帮助孩子走出挫败感,就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温柔和尊重,了解他们的需求,并满足他们。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够激发内在的动力,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,追求成长和进步。

一个好的教育永远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力量。父母应该切实关注并关心孩子,给予他们正确的激励和引导,帮助他们解决问题。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够拨开云雾,看到明亮的未来。如果想要鼓励发挥真正的作用,我们应该这样做:

1. 启发孩子合理宣泄情绪。很多孩子在一定年龄时,并不擅长表达内心的负面情绪。父母不应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,而是应该把说话和发声的机会给孩子。父母可以和孩子单独沟通,关心他们的心情和感受。如果孩子不习惯表达自己的情绪,父母可以试着现身说法,以孩子的视角分享自己失败时的感受,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并不可耻,每个人都有权力失败。当孩子能够接受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时,他们就有一个情绪的出口,可以直面自己的感受。

2. 模糊化孩子的“失败事件”。疏导完孩子的情绪后,父母可以用一个笼统的语境来描述孩子的“考不好”或者其他失败事件。比如可以说:“考砸了、失败了是很正常的,人人都会遇到。”或者“没什么大不了的,只是一次失败而已。”不过分强调孩子失败的具体事件,让孩子简单地理解为一次挫败即可,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。

3. 侧重于原因分析,肯定孩子的成长。当孩子从感性的状态恢复到理性状态时,最需要的是知道问题出在哪里,以及接下来该怎么解决和避免。父母应该保持客观成熟的态度,放下批判心态,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。当孩子逐渐了解到自己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方面时,父母不要忘记夸奖孩子,认可他们的进步和成长。很多时候,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和示范,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自己可以解决问题,并充满信心地面对下一次挑战。

总之,要让鼓励发挥真正的作用,我们需要以得体的方式表达和呈现。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发展,还包括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情绪管理。作为父母,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并学习孩子的成长,及时给予帮助,给他们方向,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自信、坚定地向前冲去。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